2024年1月16日,三松兄弟·腳踏“十”地之《一二線市場預制菜C端產品8大洞察與營銷建議》直播完美落幕。在此次直播演講中,上海三松兄弟團隊走訪全國東西南北中20座一二線城市,開展60場座談會,訪談500余人次,耗時一個半月,再結合知名公司的數據和上海三松兄弟25年的品牌營銷實戰經驗,從三松兄弟的角度出發,做出一份能讓企業老板、高管有感觸、有想法的報告!
我們將調研報告整理成詳實的文章分享給大家,內容包括一二線市場預制菜C端現象解讀,給出相對應的營銷決策建議。希望幫助企業老板出謀劃策,提前備戰2024預制菜C端!
本篇文章共有18670字,閱讀需30分鐘左右。
以下為上海三松兄弟創始人桂旺松直播演講全文,與你分享。
大家好,很開心又跟大家見面了。首先感謝大家在這個夜晚里能夠和我們在一起做些互動和交流。
我們做這個初衷,其實是感覺很多企業現在都很難,尤其是疫情之后,企業越來越困難,這個時候我們三松公司作為這么一個咨詢機構,我們就在琢磨著是不是從我們的視角,從我們的角度,從我們的能力能不能幫有困難的企業做點事情,所以我們就有了這樣一系列的活動——叫腳踏“十”地的活動,也就是通過我們腳踏實地的到市場上去了解一線的消費者、看一線的市場、去聽一線消費者聲音,把他的聲音帶回來,然后反饋給大家。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我們的企業,甚至我們自己的工作也會越來越清晰,(方案)越來越落地,(結果)越來越實效。
2023年雖然已經過去,但是有些事情我們是很難忘記的,企業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在堅強的“生存”著,基于這些現象,我們2023年度做了三場直播,今天是第三場。從端午節關于粽子市場的營銷趨勢報告,再到中秋節關于中國下沉市場禮品消費的八大現象與營銷建議,再到本次關于預熱菜C端產品的洞見與營銷建議。
這一系列的報告,前面兩個報告有很多反饋,得到了不少的朋友、客戶,還有同行的一些支持和認可,也對我們接下來繼續做這樣一個活動有了信心,有了更強的信念。
今天這次報告我們的主題是“中國一二線市場預制菜的C端產品”。因為我們企業接觸到的預制菜報告,更多是趨向于B端的,而且我們接觸的很多客戶,他們也是趨向于B端。
但是,隨著社會的發展,我們的下一代,這些Z時代、95后、00后他們這一群人不斷的成長,他們將是社會消費的主流,而他們對燒菜這方面也不是很懂,那么預制菜它必然會是蓬勃的發展趨勢。
基于這么大的一個前提下,所以我們把視角放在了C端。
這是我每次在做報告之前要和大家說的話,我們作為一個品牌策劃、品牌營銷的咨詢公司,我們不講大的宏觀,也不講大的道理,我們只講自己認知到的、自己體會到的和自己能做到的建議和觀點。
還有一點要強調,本次報告僅為三松一家之言,僅供參考,有任何不足之處,歡迎指正。如有引用內容要標明三松出處,并且三松不承擔一切連帶責任和后果。
本次報告我們依然是從這三個維度去出發形成的。
第一個:我們三松公司調研團隊都是真實的去一線市場去找消費者聊,去找消費者深度的訪談,是定性訪談、研究;
然后再結合一些知名公司的數據,全網重要的數據,包括一些調研公司數據、平臺銷售數據;還有就是我們三松公司多年實戰的經驗。進行一些觀念、觀點的輸出。
本次報告涉及到20座城市,包括華東、華北、華南、華中、西北、西南、東北具有代表性的城市,找了幾百位訪談對象。
今天的報告我們主要分享幾個問題:
第一個,消費者眼中什么是預制菜?
第二個,中國一二線市場預制菜C端8大現象;
第三個,中國一二線市場預制菜C端8大洞察;
第四個,中國一二線市場預制菜C端8大建議。
當然通過這次調研,現象有很多,不止8大,但是我們把它概括、濃縮精煉了一下。
開篇之前,我們借用《2024·時間的朋友》羅振宇老師與記者交流時講的內容跟大家做一個分享。
當記者問他:每年出去調研的感受。
他說:過去的一年,每當我覺得有點喪氣,有點迷茫的時候,就知道,只有一件事情是正確的,那就是穿鞋,出門,找人,請教。找過來人,找明白人,找干具體事兒的人聊一聊。
這都成了我的一大生活經驗了,經常和我的同事們互相提醒:沒有出門的不是。還是那句話:一困惑,就出門。2024年,大家相信我的,多出去走走,必有收獲。
一困惑就出門、一行動就創新、一具體就深刻。
還有就是何凡老師的新書《變量6》最近已經上市。他每年出1本,已經從《變量1》到《變量6》了。作為我們經濟學家,他就強調了一個觀點:人該到哪里去?到具體的細節中去,看看現實的人是怎么干的。即使是宏觀的經濟學家,都不能只看數字,不具體。
也就是說,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。
預制菜行業的研究觀點是很多,但是消費者對預制菜他的認知又是什么呢?
那我們三松兄弟們就替各位走一走,聽一聽,看一看,了解消費者他真實的想法。
消費者眼中的預制菜是什么呢?我們可以了解一下。
首先我們看看行業對預制菜的定義,這是通用的定義:即食、即熱、即烹、即配。
基本都在被各大數據公司在做引用,
即食,例如八寶粥、即食罐頭等等;
即熱,例如速凍湯圓、水餃還有自熱火鍋等等;
即烹,是需要簡單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;
即配,是免洗免切的凈菜。
這是行業對預制菜的定義:預制菜是以農、畜、禽、水產品為原料,配以各種輔料,經預加工(如分切、攪拌、腌制、滾揉、成型、調味等)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。
我們來看一看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定義。
這是我們調研時的一個問題:您認為什么樣的才是預制菜?
在我們500個深入訪談的人當中,
有53%的人認為:熱一熱就能吃的菜;
還有27%的人認為:炒一炒就能吃的菜。
不用現做,熱一熱五分鐘內就能吃上的菜;
還有菜切好洗好,料包配好,炒一下15分鐘搞定的。
消費者訪談聲音:
不用現做,熱一熱,蒸鍋蒸一蒸,拿水煮一煮,微波爐叮一下,5分鐘之內就能吃得上的菜。
另一種是菜都切好了洗好了,料包也給你配好,然后放點蘿卜青菜什么的,直接炒一下就可以,最多15分鐘搞定的。。
三松兄弟定義:
消費者的認知:預制菜不是凈菜、也不是自熱火鍋、更不是水餃湯圓等。
預制菜,首先是菜,提前做好熱一熱五分鐘搞定,提前配好炒一炒15分鐘搞定。
我們就消費者的觀點來做個定義,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,預制菜并不是所謂的凈菜也不是什么自熱火鍋,更不是水餃湯圓這類東西。首先他們的認知是一道菜,它是餐桌上的一道菜,而不是速食速凍產品。一個是提前做好的,熱一熱五分鐘搞定,另一個是炒一炒15分鐘搞定。
如果超過前面這些時間,他們感覺就“不劃算”,不是預制菜,這就是他們最淺顯的,最真實的認知。
我們本次的報告也是圍繞著消費對預制菜這個“菜”的認知,了解一些現象,然后作一些相關的洞察和建議來呈現報告,而不是對相關的速食類比如速凍水餃湯圓、自熱飯、自熱火鍋等產品做報告。
我們報告呈現的邏輯:
是基于現象出一個洞察,然后基于洞察再給大家一個建議。
接下來進入今天正式的話題。
這是在我們20個一二線城市 600 位預制菜消費者訪談后統計總結出來的。
提到預制菜社會上有兩種不同的聲音,是人人喊打但又是人人消費。前段時間預制菜進校園事件讓預制菜上了熱搜,認為預制菜不能給孩子吃,不能進校園,江西某一些學校就出現了有家長在校門口排隊,甚至把學校大門推倒給孩子送飯吃的現象。
但是我們這次在昆明,調研訪談一位女性,31歲,做銷售的,是三口之家,訪談的時候她說:會給小孩吃預制菜,但不能天天吃。
不用現做,熱一熱,蒸鍋蒸一蒸,拿水煮一煮,微波爐叮一下,5分鐘之內就能吃得上的菜。
其實我們在日常消費過程當中,我相信我們在座的觀眾肯定都下過館子,去過酒店、飯店,現在酒店這些已經有一半以上都是用的預制菜了,所以也是無形當中已經吃了預制菜,消費了預制菜。人人喊打,其實人人都在消費。
那么這里我們也是最近了解到了一個案例,被號稱為“東北麥當勞的某某拌飯”。
在2023年它是一個爆火的餐館,他為什么能爆火?
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明目張膽地使用預制菜。
在飯館門前把成堆的預制菜拉到店里面,當著觀眾、當著消費者面去拆包,但是依然不影響它火爆,因為他們是打工的熱愛。有網友還戲稱除了雞蛋,剩下的都是半成品的,但是這樣子他還是排隊大戶。2023年底第一千家店開到了上海,而且都是開在上海比較好的地段,比較好的商業中心,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?
那這也是我們調研的問題,只需要加熱,簡單烹飪就能吃的預制菜,你吃過以后的哪些不滿意?
其實不滿意的比較少,62%表達出了滿意度。
我們再繼續問消費者:你為什么買預制菜?
他說:方便,節省時間。
后來我們接著就問他:節省時間用來干什么?
他說:玩游戲、刷抖音、看劇、逗娃。
通過這個回答,我們可以看出來背后為什么有這種現象?
當代這些年輕人在老一輩勤勞的父母親眼中,他可能是比較懶。但是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去看,他們為什么會出現前面這種現象,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走向了城市,脫離了農村,在城市里謀生,在城市里生活/工作,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工作壓力非常大,上班下班非常累了,在這種狀態下,你讓他下班之后還去燒飯燒菜,他覺得不劃算。
我們現在很多經濟概念叫“懶人經濟”,那么懶人經濟它背后的這種人真的是懶嗎?
它背后其實是一種消費者的自我寬?。航袘械谜x。懶得正義,懶得有理由。
我們應該理解當代年輕人的不易,背后它體現了一個預制菜消費心理,叫“精力投產比”。
很多人他可能不是因為懶,是考慮到對時間精力投入產出的計算。我7點下班,到家7:30,然后再花一小時做飯,做完飯吃飯幾分鐘,然后還刷碗,還收拾垃圾,可能到九、十點鐘才休息,就會覺得很累,這個精力投入產出比他就不合算,這是一個典型的消費心理。
預制菜產品體驗現象2 —— 買預制菜不是僅因為懶,消費預制菜的人群,并不是吃外賣的人群。我們還調研了問:你叫外賣多嗎?都是方便,你會選擇外賣還是選擇預制菜?
在消費預制菜的人群當中:有88.6%的人不買外賣。
這說明消費預制菜的人群,他并不是完全是那種吃外賣的人群,所以這兩個人群的消費特性特點它是不一樣的。
這是個很好的一個消費現象,這對我們以后再做品牌做營銷的時候,它有指向性,不能混為一談。這就是我們對年輕人關于預制菜的一個探究。
預制菜產品體驗現象3 —— 預制菜不是“社畜飼料”,是年輕人生活茍且的美食網絡都說預制菜是給年輕人吃的,預制菜它是“社畜飼料”,但是在年輕人眼中,它是一道好的美食,是年輕人生活茍且的美食,當然這不是貶義。
相對于外賣來講的話,我還是想有一點參與感,感覺那種直接加熱就吃的沒有做飯的樂趣,所以我們要有現炒出來的味道,還能展示自己的廚藝。
我還是更喜歡吃預制菜,方便價格也比較便宜,口味也差不多,家庭聚餐、節日聚餐,需要氣氛感的時候會買,很有參與感,預制菜在家吃有家的感覺。
預制菜至少經過我自己的手,做完最后一步加工加熱的這么一個流程的。相對來講而且我會比較信任,除了方便之外,就是自己有一個制作的這種過程,這種樂趣,就是體驗做菜的樂趣。
所以預制菜不僅僅是什么喂飽自己,預制菜還有參與感,還有一種烹飪樂趣。
預制菜產品體驗現象4 —— 讓年輕人對廚房有了:參與感、出餐感、煙火氣一個很重要的現象:預制菜讓年輕人對廚房有了參與感,出餐感,煙火氣。否則一個人在外面打拼,現在的人群都是小家庭,人比較少,甚至單身家庭,回家后是冰冷的感覺,但是有了預制菜來快速的完成出餐,高效的廚房,效率廚房,那么他就會有了煙火氣,有了煙火氣讓家里不至于那么冰冷,給自己一些安慰。
一包酸菜魚,魚肉、調料、配菜都給你配好,連魚湯都是熬好了。我就只要把這些菜按照順序放入鍋里煮就可以了。一道酸菜魚只需要三五分鐘就可以出餐,非常方便,關鍵讓我覺得做飯有參與感,吃的挺開心的。
雖然菜有點將就,但是有的時候還是需要點體面?,F在網絡詞叫精致的窮,對吧?精致的窮沒問題,我窮不是窮,窮也要窮的精致,窮而且又體面。所以我把預制菜定義為:情感寬慰菜。
其實消費者吃的不是不僅僅是菜,可能還要一點體面,要那種煙火氣,要那種鍋氣。
在第一個現象與洞察之后,我們給想要做預制菜的企業,想要入局的或者已經做預制菜的企業一個建議:體面感預制菜。
可以在體面感預制菜這個方面下點功夫。
第一,體面感你可以要有名菜的感覺,菜系要頭牌菜要名菜,吃起來才有味道,吃了才有標簽;
第二,還要有精致感,菜品看著要很精致,不要搞一坨糊塌塌的,看也看不見,在色香味形這一塊,能不能做到更加有品質一些;
第三,還有在整個包裝的儀式感這一塊,能不能在考慮的更充分一些,要考慮到消費者在餐前、餐中、餐后的體驗。
當然后面的文章會有很多,本次不再贅述。我們簡單的就“名菜感”再進一步探討一下。
預制菜產品體驗現象5 —— 消費者認為:知名餐廳做的菜感覺才是更好吃的菜。這是我們的調研數據,我們問消費者:以下哪一種企業出品的預制菜你會購買?
我們列了11個渠道,包括全國連鎖餐廳、五星級酒店、全國知名餐廳、還有當地知名老字號食品企業、當地知名的食品企業、全國知名的肉制品企業、全國知名的節令食品企業、當地知名餐廳,權威機構合作的食品企業、名人代言,著名的主播帶貨。
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或這些單位,他們出的預制菜,消費者會樂意去購買,當然后面還有一些相關的食品企業等等也很多。
但這里“名人代言”標紅了,這就說明什么?在預賽這個行業里面,“名人代言”“主播帶貨”,消費者并不是很關注。
所以我們理解為叫名菜感,而這種感覺一定是來自于餐廳的,所以如果有做餐廳的,做餐飲的,可以好好揣摩一下,琢磨一下。
預制菜購買決策現象1 —— 預制菜我滿意,但我有擔心,擔心用料不好,擔心添加劑吃多不好。大家都知道消費者都關注預制菜的安全,但是消費者到底關注哪種安全?
他們更關注“食材安全”
我們往下看,那么這是我們的一個問題。
我們問:同樣都方便,你為什么不叫外賣?
消費者說:相對于外賣,我擔心用料不好,擔心添加劑吃多了不好。
消費者對外賣他有擔心。
外賣我擔心商家可能使用地溝油啊,以次充好的食材去加工,對于中間所有的這些流程我都是一無所知的。相對于預制菜來說,我對預制菜的信任度更高,因為它有一定的標準。
預制菜購買決策現象2 —— 消費者預制菜購買關注要素排行:食材的安全(好壞)衛生程度>添加劑不多>食材新鮮度>制作安度現在買吃的都會看配料表,什么添加劑我也不認識,但是知道那是添加劑,就知道添加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好。
這張圖是網上流傳的一張圖,產品叫青花椒風味烤魚,我們看青花椒風味烤魚的配料表,我們初步的算了一下,大概有100多種添加劑,在這樣的狀態下,你怎么能讓消費者不猜疑你的安全性呢?
我覺得預制菜除了方便之外,外賣生產制作過程衛不衛生不能確定,預制菜有衛生執行標準,但是我也不知道他用的菜到底衛不衛生。
預制菜沒有不滿意的,但是有擔心,比較擔心他用不好的材料,比如豬肉用不好的豬肉,這你也不知道,再也會覺得添加劑吃多了不好,但是如果符合標準應該也沒事。
也就是說配料表多,在消費者意識當中可能就是不安全,即使我們是符合了國家的規定,合法合規,但是不一定合人心,合消費者的認知,這是一個安全的表現。
所以在這個背后,透露出預制菜的一個消費心理,消費者為什么覺得你不安全?
其實消費者是想要產品的知情權,消費者想要預制菜背后的食材的知情權,預制菜還有什么樣的生產標準,等等。
案例一:
過去餐飲店我們都看不到廚房,大家都看過很多報道,過去的廚房都很看了之后很嚇人的,所以在14年食藥監督局就開展了叫明廚亮灶的工程,這下好了,看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餐廳一進門就能看到一排大師傅,一排廚師們在操作,干干凈凈的,很明亮,這樣自然就讓我們在下館子的時候就更加放心了。中國人講究眼見為實,對不對?
這就是如何讓我們吃得放心,剛才數據也分享過了,消費者為什么偏愛知名的餐飲也是這個道理,有保障又放心。
案例二:
我們再看一個案例,為什么同樣是餐廳?為什么像某當勞,像某德基這種洋快餐他能夠得到媽媽的認可?
除了明廚亮灶之外,還有極致的標準化,體現出來是他對整個產品嚴格控制的管理的程度,標準化是企業管理的集中體現,所以得到媽媽的認可。
在這里三松兄弟給預制菜相關企業一個建議:如何打消消費者對你的預制菜安全性的顧慮?
我們可以做:“透明化營銷”,可以從生產環境、工藝流程,包括添加的標準,還有食材的來源等等方面進行透明化,讓消費者感知到你的安全可信賴。
“生產環境透明化”營銷案例:老壇酸菜
前兩年老壇酸菜出現了一些原料問題,企業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,在包裝上面使用二維碼,讓消費者通過二維碼能夠實時的看到它的生產環境跟生產車間,也就是說企業把它生產環境進行透明化,從而讓老壇酸菜鞏固了它單品的大單品地位。
“工藝流程透明化”營銷案例:辣條
在某龍之前,辣條被稱為垃圾食品,談辣條色變。企業通過讓工藝流程透明,邀請張全蛋直播生產過程,把企業的車間放到包裝上,讓過去大眾眼中的垃圾食品從此走上了陽光大道,徹底擺脫了垃圾食品的標簽。
“添加標準透明化”營銷案例:某愛酸奶
還有原料標準這一塊,有一個品牌做得非常好,這個品牌叫做某愛,看它的包裝,看它的廣告,他就把添加標準透明化,它的排列表就是這樣寫的。生牛、乳糖、牛奶蛋白、乳酸菌,其他都沒了。包括還有它的旗下產品,也都是寫的干干凈凈的。這就是告訴你,我這些產品背后原料就這些,這就讓添加標準更加透明,成為了奶中的新貴。
“食材來源透明化”營銷案例:某某山泉
像某某山泉,我們經??此膹V告,講它的水源地來自什么哪里,來自什么地方,來自長白山,因為它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,把它水源地通過各種各樣的廣告形式展現給大家,讓大家眼見為實,也讓某某山泉受到了很好的口碑,很好的市場。
前面講的這幾個案例充分證明了一點,消費者對產品知情權的需求心理,它的重要性。
所以我們企業家們要關注如何做好透明化營銷,打消消費者顧慮,獲得消費者的信賴。
可能超出一點我們的認知。因為我們看到的很多的行業數據報告好像是魚偏多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1 —— 線下渠道預制菜排名:烤魚>小龍蝦>酸菜魚我們也統計了一下線下渠道預制菜品類排名(數據來源:20 大城市商超內預制菜產品匯總,占比最多的品類)
線下渠道預制菜品類第一名:烤魚
△部分圖片來源網絡
你隨便去一個城市遍地都是烤魚店,市場規模有1400個億左右,所以自然就成了一個大單品。
線下渠道預制菜品類第二名:小龍蝦
△部分圖片來源網絡
預制菜品類的第二名是小龍蝦,遍地都是門店,很火爆,而且現在小龍蝦已經打破了季節的概念,一年四季都吃小龍蝦,產值有4000多個億,也成了一個大單品。
線下渠道預制菜品類第三名:酸菜魚
△部分圖片來源網絡
酸菜魚門店也遍地都是,市場規模約600個億。
列這些數據的背后代表什么?線下預制菜呼喚大單品。那怎么辦?接著往下看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2 —— 20城商超493款預制菜品相數占比現狀我們統計 20 城商超493款預制菜,它的品項數占比現狀是:
豬肉占比22.4%,
牛肉占比是15%。
其次就是蝦、魚還有雞。
這就說明在線下商超里面豬肉做成的預制菜品相最多,其次是牛肉,還有魚蝦雞等等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3——預制菜消費需求品類占比:牛>豬>雞>鴨>羊還有一個調研數據,
消費者更傾向于哪些肉做成預制菜?
它的排序是:牛肉19.8%>豬肉19.1%>雞肉19%>鴨肉14.7%>羊肉14.3%
當然這是從全國市場來看,有些地方可能是偏內陸,有些地方偏海邊,會有偏差。
我們探測一下它背后的邏輯根源,消費者為什么有這種需求?
青島(住濟南),三口之家,32歲,女,文案(海邊)
我們通過調研發現肉類的產品,特別是像牛肉,從小吃到大,而且非常好吃,但在生活當中,工作當中我想吃,做起來非常困難,要自己做出一道美味很不容易,耗時耗力,而且做出來不一定好吃,這個時候消費者就跟前面消費心理一樣,在精力投產比這一塊就要思考了。
所以說消費者呼喚,牛肉,豬肉、雞肉的,這種產品的背后潛在了很大的機會點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4 —— 62%較好滿意率的背后:它是一個不劃算、太浪費、太費勁的消費心理。先要去買菜,買菜回來還要洗,還要切還要炒弄下來。像我平時下班回來都7點多了,花 1個小時做飯,吃飯5 分鐘,又半個小時刷碗,還要扔垃圾, 弄完可能都9點10點了,太不劃算了。
家里就我們兩個人,有好多菜做起來麻煩,專門為做一道菜可能要買好幾樣菜,還有調料,但實際也就用一點,剩下的也不知道啥時候吃,太浪費了。
有的那種大菜不會做,然后要跟著抖音或者菜譜上學,廢了很大功夫,但是做出來的就是不好吃,明顯沒有去飯店的好吃,那我肯定就不想做了,太費勁了。
這就是典型的消費者對預制菜需求心理,值得我們好好去研究。
消費者有這么大的痛點,有這么多的困惑點,再加上我們中國這么大的市場,如果我們做好一個成熟的品類,那么10億級大單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。
如果給營銷建議的話,能不能鎖定成熟品類的十億大單品,按照這個戰略去思考怎么干?
我們這列了下面列了三個點:
第一:要想做大單品,你必須要做名菜極致的標準化。
為什么要名菜標準化呢?因為名菜它有文化認同,有消費基礎,有認知基礎,他有足夠的空間。
第二:在品類供應鏈這塊要聚焦。
比如說,做雞胸肉類的產品,可以聚焦到這個品類,讓它打通供應鏈,吃規模。
第三:在市場營銷端口這塊一定要鎖定痛點。
做營銷戰,痛點一定要解決兩個維度的問題:
第一個,可能要解決我們主要的目標人群的痛點,我到底鎖定哪些人?
比如同樣是吃飯的痛點,有些人可能是吃不上飯,有些人可是沒地方吃。
比如我們的打工一族,有些還有很多開門店的小老板們,街邊店一家人都住在一個小門店里面?這種生活是很辛苦艱辛的,他們可能沒有那么多條件去做更好吃的菜,這個問題是他的痛點問題。
第二個,產品痛點我們要攻克。
比如同樣是做雞胸肉,你能不能把雞胸肉做得更好吃,解決雞胸肉吃起來柴,解決消費者關注雞胸肉所有的訴求點
這些點都能做到位,發起你的營銷戰,既解決產品問題,又解決供應鏈的問題,又解決標準化的問題,大單品就奠定了基礎。
在預制菜經營這一塊,大單品,我們是不是可以鎖定街頭餐館的名菜?
因為是街頭的名菜,他一定都有很強大的認知,有很強的消費基礎。
通過一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得到,
街頭餐館,我們在某查查上面查一下就知道了。
比如說淮南牛肉湯,注冊的企業就有將近1萬家,這就預示著牛肉類的大單品可能性。
還有辣椒炒肉或者小炒肉,注冊的企業1300 多家,
還有地鍋雞,注冊企業有7000多家,這也就預示著雞肉類的大單品。
我們看一下地鍋雞的數據
△數據來源美團團購
地鍋雞是我們安徽的一道名菜,地鍋雞它是2021年到2023年,門店數增長較快的單品餐飲品類,就相當于我們以前看到的什么酸菜魚,還有烤魚等等,
而且它得門店數2021~2023年復合增長率多少?
166%
再在百度上搜索地鍋雞,滿屏的都是地鍋雞門店。
△搜索網站截圖
趨勢性預制菜更愛川系、粵系,可能大家在一些數據上面也看到過,也了解過。
那它背后具體的數據是什么?
因為我們這次的報告是結合了企業的實效的落地性,所以有些數據可能是你意料之中,但是我們更想要的就是把這種普通的常規的數據,讓大家能夠更詳細的了解,讓大家有意料之外的收獲,能夠真正的落地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1 —— 預制菜菜系選擇排序更愛:川>粵>湘>魯
我們問消費者您知道以下哪些菜系?
川菜的75.3%,
粵菜的70.6%,
湘菜、魯菜40%左右。
這是在消費者在預制菜菜系選擇這個板塊它的排序,川菜、粵菜它有明顯的優勢。
預制菜產品品類現象2 —— 預制菜菜系選擇:川菜、粵菜更有記憶
我們再繼續問問消費者,八大菜系,這些菜系你知道哪些菜?
川菜:辣子雞、毛血旺、水煮魚、水煮牛肉、魚香肉絲、回鍋肉、宮保雞丁、老媽蹄花、缽缽雞
粵菜:白切雞、鹽焗雞、蒜香排骨、蓮子豬肚湯
魯菜:九轉大腸、四喜丸子、油燜大蝦
湘菜:小炒黃牛肉、小炒肉
徽菜:臭鱖魚
閩菜:佛跳墻
其他:梅菜扣肉,粉蒸肉,紅燒排骨、紅燒肉
△說明:菜品順序為統計后,回答人數越多的菜品越靠前
消費者寫出了很多能夠代表這些菜系的一些名菜。
比如說像川菜里面的什么辣子雞、毛血旺、水煮魚,什么宮保雞丁、魚香肉絲等等,這是消費者能夠信手拈來的。
還有粵菜的,什么白切雞、鹽焗雞、蒜香排骨、蓮子豬肚湯等等。
為什么這樣?
因為川菜、粵菜餐飲比較火爆,像辣味基本上是國民口味了,他有強烈的認知感。
三松兄弟洞察到了背后的一個消費者需求,在消費預制菜的消費者當中,他們已經習慣于全國性的地域味道。在他們眼中地域味道是什么呢?代表著味道記憶,代表著背后的故事。我是安徽池州人,我們家鄉池州也有地域的那些名菜,這個菜小時候從小吃到大,不僅是一道菜,更多的是滿滿的回憶跟記憶,是一種情懷。
在預制菜產品開發創新這一塊,我們不要去改變消費者認知,我們更好是要迎合消費者認知,我們就奔著各大菜系它的頭牌菜去優先開發,比如有全國知名菜系的名菜,還有一些各大菜系代表的名菜,地域菜系代表的名菜,我相信每個人每個家鄉每個菜系都有,這就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優先考慮的。我相信我們的很多企業家們可能也在做這件事情。
三松兄弟上兩個案例大家就非常明白了。
案例一:川菜辣子雞
就拿川香辣子雞來看,我們在某書上面簡單搜了一下,某書上面關于辣子雞的其中一個教學視頻點贊量就超過了28萬。這什么概念?
某書上最低有超過 28 萬的人想要吃辣子雞,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,需要一些視頻進行教學,讓他吃上自己的認知里面的美味。
還有像蒜香排骨也是一樣的,教做菜的點贊量超過18萬,非?;鸨?。
我們想要做預制菜,但是價格到底定多少合適?尤其是在c端,B端好做,c端到底消費者接受度在哪里?最好的定位價格50%左右,也就是一半的價格。
預制菜價格消費現象1 —— 預制菜烤魚售價是餐館的近5成;預制菜酸菜魚售價是餐館的近4成。
這是我們在武漢實地調研拍的圖,
左邊是武漢的線下盒馬超市里邊我們去買的預制菜,一個是烤魚,一個是酸菜魚。
右邊是我們到武漢本地的餐廳里面特意點了相關的兩道菜,他們的菜品的價格對比。
烤魚基本上是接近餐館的5成,那么酸菜魚是餐館的4成左右,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現象。
預制菜價格消費現象2 —— 都是家常的菜,就不能賣貴
紅燒肉,80多塊錢1份,預制菜就 40多可以接受。
比如說去餐廳吃飯,人家的房租、人工還有做飯的廚子,手藝這些都要費用,你預制菜就是原料和人工。
這就是我們統計的消費者訪談數據,如果你買預制菜一般是什么價格?
很多消費者認為普遍普通性的菜品,他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50%,如果是復雜的菜品,他們愿意接受70%的價格空間。
比如說魚香肉絲,餐廳里賣18塊,預制菜就50%,也就是9塊,
紅燒肉80多塊一份,那預制菜就40多就可以接受了。
但是我們再看佛跳墻,大概在80~90一人份,那么預制菜大概在70%左右,也就是50、60塊錢左右的價格區間。
我們問為什么?
消費者也很清晰,現在你做預制菜,你就是原料跟人工成本,但是餐廳里面還考慮人家什么房租、還有廚子這些都要花些費用,所以他們也把賬算得很清晰,很明白。
這個背后是什么消費心理呢?我們給他定了一個詞:性價比閾值。
性價比閾值是什么概念?
消費者消費預算,他心理有個對比,消費者習慣于對標餐廳價格,餐廳價格高,預制菜價格預算就可以高一點,餐廳價格低,預制菜價格預算就會低一點。
消費者心里有桿秤,預算的高低取決于餐廳的標價,所以這個是我們很好的一個參考依據。
這次我們通過消費者深度訪談之后,還有一個典型的消費心理叫:期待閾值。
我對你這個人或者一個事物期待值高不高。
我們通過調研發現:預制菜,消費者對你期待也不是很高。
因為預制菜我就花這么多錢,價格也高不到哪,也不能高到哪里去,我就認定預制菜期望不能太高。消費者會自動降低預制菜的期望值。
因為在消費者眼睛視野當中,難度越高就越愿意花更高的價格,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價格去買更好的產品,這個時候我們企業可以把精力放在了高價值菜上面去開發,這樣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溢價。
所以未來我們做預制菜,不要整天盯著那些低價菜,可以往高價菜去開發。
畢竟消費者他是分層的,有些人想追求一種更好的消費。
預制菜價格消費現象3 —— 高價值競爭: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你的理由;無/健康添加,透明消費的預制菜可以貴一點
我們向消費者做了一個調研,
比如說:普通的在100塊錢價格的預制菜,如果我們把品質做得更好,我加價10%,你們愿意接受嗎?
在調研的消費者,有接近53%的人是愿意接受的,愿意接受品質更好一點,可以加價10%。還有41.2%的人為了品質,愿意接受加價20%。
加價到30%的時候,接受的人數就明顯下降,只有14%。
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產品開發空間,提高品質的加價空間可以提高20%左右。
這樣的話你做得好,可以給消費者以更多選擇的理由。
比如說酸菜魚,能不能做得比別人更有品質。
三松兄弟上一個案例大家就非常明白。
案例:醬油
同樣是500毫升的醬油,金標生抽醬油10.8元,0添加醬油14.5元。
大家可以核算一下,14塊5到10塊8之間的溢價空間是多少。
這就證明了我們前面消費者調研的高價值溢價空間。
在產品營銷板塊,如果聚焦在高價值菜產品上面去開發的話,可以從下面4個方向思考:
第一,你可以是無添加的預制菜,就是說不要添加那些亂七八糟東西,還原菜的本色;
第二,還有就是那種健康添加型的,你添加你可以添加一些健康的天然的,非化學的那些添加劑;
第三,還有就是那種比較透明知情的預制菜,如果說你的菜品比別人確實很優秀,確實很好,前面說過了可以把你的知情權交給消費者,讓消費者知道你的菜的好在哪里;
第四,還有可以在名廚名菜這一方面去做深度的挖掘,比如說跟某名店合作。
提高產品的高價值,這只是4個方向,可能還有很多,我們就列幾個方向給大家示意一下。
三松兄弟上一個案例大家就非常明白。
案例:豬肚雞
比如說像某品牌的胡椒豬肚雞,他就打了個零添加的概念。
普通常規款的豬肚雞600克,38塊2毛5,銷量占比是52%。
而零添加的豬肚雞600克,48塊4毛5,銷量占比是48%,
銷量占比還少,但是售價高出了27%,營收也高了17%。
這就是開發高價值產品的價值點。
這個現象也超出了我們一點認知,趨消費者買預制菜,更看重渠道
預制菜渠道選擇現象1 —— 行業認為的品牌不等于消費者認為的品牌,渠道品牌大于產品品牌
我們調研時問消費者,你平時一般是在什么渠道去購買預制菜?
消費者列出了很多大商超、樸樸、叮咚、美團優選的社區團購,
問他為什么?
很多人就說什么送貨及時,售后有保障,品質好等等
這種超出了一點我們的認知。
什么意思?
我們調研很多消費者普遍認為,行業里認為的品牌不等于消費者認為的品牌,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它是渠道品牌大于產品品牌。
預制菜渠道選擇現象2 ——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“廟”,不在乎名氣有多強,更在乎如果吃壞了能找到人賠
這背后是什么原因?什么邏輯?
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邏輯。
因為預制菜對他們來說,他已經對他有認知,定性,期望閾值并不是很高。
消費者他不在乎你名氣有多強,更在乎的是假設我吃壞了,還能找到人賠。
我們問消費者買預制菜,你更看重什么?
看重渠道占比62%,
看重品牌占比38%。
天津、濟南、福州、石家莊、武漢、西安、北京、廣州、昆明等地消費者很少看品牌,我一般都是去沃爾瑪/永輝/大潤發/家家悅/物美/伊藤/盒馬/山姆/樸樸/叮咚/小象......
問題:一個知名的xx貝品牌預制菜,同樣的產品,一款在沃爾瑪,一款在家門口的夫妻老婆店,你會買哪一個?
沃爾瑪,小店沒有安全質量保障,雖然是品牌,懷疑是假貨,沒有售后保障。
有保障,這些平臺的產品都是篩選過的,吃壞人了有人賠。
我們問你為什么要買這個品牌的預制菜?
他們列出來的基本上都是什么?渠道品牌。
什么沃爾瑪、永輝、大潤發、山姆、樸樸、叮咚、美團等等這些,而不是說某某品牌。
他說這些平臺吃壞了有保障,就這么簡單,很樸實。
這就反應出來一個典型的消費心理:兜底心理
因為我對你的期望閾值就這么高,在這個情況下,我希望要有兜底,要兜底的大渠道,讓人更放心,有大的連鎖商超,有大的生鮮平臺,還有大的社區淘寶平臺,這些都是消費者消費預制菜的首選風險渠道。
基于這種消費者認知的客觀現實,我們的建議就顯而易見。
在當下如果做預制菜,首選要與知名的渠道做聯合,做深度的合作,甚至做定制。因為渠道的深度決定了企業業績的高度。
1.可以做渠道的定制化產品,比如說進入某個電商平臺,做一些定制化的產品,專屬化的產品,
2.可以做某些產品業績的捆綁分成;
3.因為捆綁,因為定制,可以做到更好的優勢排面,因為排面決定你的品牌認知,你的信信賴感;
4.還有導購駐場,讓導購說你的好,讓導購為你推銷。
雖然道理很淺顯,大家可能都知道,但是通過本次的報告,可以讓大家有更加堅定的信念信心去干好這件事情。
第七個現象是關于包裝禮盒。預制菜禮盒自吃大于送禮,這個有點超出我們的想象。
我們很多客戶都在做預制菜禮盒,因為很多報告都說了,年夜飯禮盒是預制菜禮盒的最大場景,這個場景確實是這樣。
但是到底是需要送禮還是自吃?
預制菜禮盒消費現象1 —— 禮盒見過,但大部分人沒買過
我們問消費者,你買預制菜你收過禮盒嗎?或者你買過預制菜禮盒嗎?
有28.4%的人說沒有買過,
還有34.5%的人說不清楚,
買過的人只有19.8%。
其次還有別人送單位發的。
大部分的人都說沒買過,沒買過加不清楚的加起來就63%了。
這代表什么呢?
預制菜禮盒在當下還是在自我消費階段。
為什么會這樣?
認為預制菜禮盒的性價比不高的,這樣的認知占41.4%,比例蠻高的。
自己吃不考慮禮盒,沒必要,直接買幾個菜就行,還便宜。
送禮就送父母,送預制菜買普通包裝,拿去直接煮著吃。
不會,要么直接出去吃或者把菜定家里來,感覺招待人這樣比較比較大氣一點,比較大方。
沒有買預制菜送禮,因為送禮就送自己的父母,同齡的送禮盒價格貴,長輩家里人都會做飯,接受度不高。
我們的問消費者你為什么不買預制菜禮盒呢?
1.他說自己吃,這自己吃的,他不考慮禮盒,沒有必要,直接買幾個菜就行了,還便宜。
2.還有一塊是送禮,預制菜送禮基本上都是送父母、親戚、朋友。
·送父母、親戚,消費者感覺沒有必要不實惠。
·送朋友,覺得太貴,沒有意義。
預制菜禮盒消費現象3 —— 一半的人希望聚餐時,預制菜的數量是菜品總數量的一半。
聚餐八九個人,至少要準備十幾個菜,我會準備六七個預制菜,做飯速度可以快一點,味道也好。
有雞有魚有鴨有肉,寓意好。還有湯,素菜自己做點就行,素菜擔心保質期。
一半的人希望聚餐時預制菜的數量是菜品總數量的一半。
就好比,我八九個人聚餐,我可能至少要準備十幾個菜,在這十十幾個菜當中,我可能至少要六七個大菜會選擇預制菜,這樣做飯的速度可以快一點,味道也好,因為畢竟大菜自己做起來一個費時,而且還不一定做得好,素菜自己做就行了。
還有消費者很看重這種搭配好的大禮包,因為大禮包里面把你想要吃的名菜都搭配好了。
前面講過了,自己吃的話大部分都是本地性消費,對本地的口味是情有獨鐘。比如說“8大碗”,8大碗就是把地方人喜歡吃的名菜都結合在一塊,消費者家里做家宴的時候,吃起來也方便,合乎本地的名菜、口味都有了。
通過這個現象背后,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典型的消費心理叫:趨勢性消費。
消費者越來越趨于實用性,尤其在禮盒層面,他可能不會為包裝支付更多的錢,這個包裝是過度的包裝支付更多的錢。
這就要求預制菜企業接下來在做包裝設計,包裝開發的時候要考慮到包裝的總成本控制,在這個情況下一般都不能超過10~15%。
還有很多禮盒它里面的菜品搭配的都比較合理,就跟8大碗一樣,相當于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菜譜給我,在消費者的宴請的過程當中比較省力,不要花那么心思,今天消費者請客我到底做什么菜?
所以禮盒要在這上面下點功夫,要了解當地消費菜品的習慣,宴請客人、家庭聚會時候的菜單,我們做企業做營銷要搞清楚這份菜單,這樣才能做更好的禮盒產品開發。
消協有一個數據,這份數據問:選擇精美包裝原因是什么?
有儀式感的時候會考慮,
需要送禮,辦事的時候會考慮
為自己買,考慮人數就很少,才11.6%。
這里如果給個營銷建議的話,未來要在自食型預熱菜禮包這一塊花點功夫。
為什么強調禮包?
因為禮包相對而來說比禮盒更加經濟性一點。
然后在禮包的開發過程當中,可以按照一人一菜的標準,比如我是8人份禮盒,就配置8道菜,4個人4個菜。
還有盡量去做一些知名的大菜、名菜,因為這菜比較難做,最后形成一個大禮包,這樣的話吃起來請客都很有面子。
所以未來不管是我們同行,還是品牌方,在做包裝產品開發的時候,一定要搞清楚未來你的主要目標消費對象是什么?
ta是拿來送的還是自己吃。
三松案例:雙匯八大碗
這個是三松兄弟客戶雙匯,也是我們的一個案例。
去年開發出了八大碗禮盒,一盒售價200多塊錢,2023年春節銷量120萬盒,這就是一個大單品。
這個禮盒采用的就是總成本控制的一個原則,就采用了普通的瓦楞紙紙盒,然后加一點簡單的工藝,更多的是在菜品這塊花功夫。
因為看我們本次的訪談調研也是很清晰,這種預制菜禮盒還主要還是偏向于家宴宴請,更看重是菜品的質量品質,消費者不太愿意為包裝花更多的錢,所以這種包裝一定要樸實,更凸顯菜品的價值。
我們講最后一個現象,吃完就扔的包裝更受歡迎,什么概念?
我們通過本次調研發現,當下的這些預制菜還沒有完全做到方便。
你比如說我們看到這個包裝圖片。
首先你要拆開,硬邦邦的袋子還不太好拆,拆開之后放到鍋里去加熱,熱也不好熱,熱完之后還要放在碗里,吃完還要刷鍋刷碗,其實也挺麻煩的。加熱燒菜的過程花的時間短了,但還是沒有完全的避免消費者那種麻煩,所以在這個方面能不能下點功夫。
比如說像那種自嗨鍋那種,有沒有可能性,打開很方便,吃完就可以扔,不用刷碗的,如果這種包裝開發出來,消費者會不會更喜歡。
就是感覺有時候吃完還要刷碗就很麻煩,有的是那種袋子的凍成硬邦邦的,拆也不好拆,熱也不好熱,熱完了還要刷鍋再弄下一個菜,就很麻煩。
價格貴的菜,起碼來說包裝上你花點功夫設計,就是很方便那種。像自嗨鍋一樣打開很方便,吃完也不用刷碗。
預制菜包裝消費現象2 —— 帶碗帶盤的包裝普遍受到好評
還有這種帶碗盤的包裝也普遍受到了好評,這是某品牌出品的預制菜,他們這個碗可以直接加熱,加熱吃完之后不用洗碗就扔了,這樣無論在家里面還是在外面露營,都很方便。
既然要吃預制菜,圖的就是要方便、要快捷,如果預制菜還要那么多事情,消費者可能就會產生一點不好的印象。所以包裝在方便這個層面,大家要花點功夫好好琢磨一下。
預制菜包裝消費現象3 —— 不洗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
為什么這個現象是不洗碗,它是件很幸福的事情?
我們看洗碗機銷量這么好,23年洗碗機市場規模120億,預計每年將帶來約250萬臺的新增量,背后就是每年都預計有 250 萬家庭不想洗碗,這就能夠充分的反映出來這個問題,但是我覺得洗碗機還有點不太方便,你洗完之后還是要進行處理。
其實這個背后反映了一個預制菜的消費心理,我們叫做“時間的價值感問題”。
前面我們已經分享過觀點,在消費者認知過程當中,我為什么省下這個時間呢?
因為他覺得刷視頻比刷碗更重要,因為刷視頻很開心很快樂,刷碗是一種負擔。當然我只是講刷視頻做個比喻,有些節省時間,可能要去工作,做更重要的事情,這就是因人而異。
所以時間價值感在當代年輕人看得很重,不管是工作也好,還是放松也好。
為什么叫餐廳化包裝?
如果這個包裝做到了,就像我去餐廳吃飯一樣,把嘴巴一抹就就走人,包裝真正的解決我吃飯便捷性方便性的問題,真正做到加熱就吃,吃完就扔的包裝設計。真正的讓我們效率提升,叫餐廳化包裝。
預制菜包裝消費現象4 —— 消費者愿意為方便省事支付更多的錢
案例:方便面
比如說像某品牌的日式豚骨拉面方便面,同樣在天貓超市這個渠道,同一家旗艦店。
袋裝款125g*5袋/21.5元,月銷量2萬+,每克0.035元;
桶裝款 83g /桶4.8元,月銷量5萬+,每克0.058元;
桶裝是袋裝售價1.66倍,桶裝銷量是袋裝的 2.5倍。
這就說明消費者他愿意為方便損失支付更多的錢。
在包裝層面我們預制菜更應該這么去思考,這里三松兄弟上網搜的圖片做兩個示意:
比如方便:
有沒有一種可能性袋子打開之后加熱一下,直接就可以吃了。
還有像爆米花這種包裝盒子,直接就跟產品接觸在一塊,爆完就可以吃,吃完就給扔掉,這就是方便性一次性
還有體面:
前面我們講過,預制菜要有體面感,這種包裝盒看起來是像一個碗,又有一點精致感,但它是一次性的,吃完之后也不用洗碗,扔掉就可以了。
像現在很多飛機上面的快餐餐一樣,這些大家能不能把它挖掘出來,可不可以用一些環保材料做結合,當然總體還要考慮成本控制的問題。
這個考驗設計師和包裝工廠。
好了,今天八大現象、八大洞察、八大建議都講完了。
下面我再把今天的報告總結一下: